热点资讯
产品展示
探秘南宋官窑:瓷器史上的璀璨明珠
公元 1127 年,金兵铁蹄踏破汴京的安稳,靖康之变的硝烟,让北宋的繁华倾颓崩塌。宋高宗赵构仓皇南渡,大批北方民众随之南迁,这一场大迁徙,无意间促成了陶瓷工艺的南北交融。彼时,诸多汝窑、官窑的能工巧匠,带着精湛技艺与宝贵经验奔赴南方,犹如点点星火,点燃了南方制瓷业的革新之火,修内司窑、郊坛下窑等窑口迅速崛起,南宋官窑瓷器,就此踏上历史舞台。为便于区分,世人将北宋官窑称作 “旧官”,南宋官窑唤为 “新官”,可别小瞧这一字之差,背后藏着截然不同的时代烙印与工艺传承。
图片
南宋官窑瓷器产量稀少,传世珍品更是凤毛麟角,几百年来,它们仿若神秘的稀世珍宝,牢牢攥住了瓷器收藏爱好者的心,引得无数人魂牵梦萦、竞相追捧。
从造型上来看,南宋官窑尽显古朴典雅之风。它并非只着眼于日常琐碎,除常见的碗、盘、洗、碟这类日用瓷器,还精心雕琢出不少用于陈设、祭祀的礼器。匠人们对青铜器造型情有独钟,时常从中汲取灵感,于是,贯耳瓶、鬲式炉、盏托、三足尊、出戟尊等仿古青铜器造型的瓷器应运而生。这些器物静静陈列,仿若穿越时空的青铜古韵借由瓷器重生,彰显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。
图片
图片
南宋 郊坛下官窑灰青弦纹奁炉
图片
图片
宋官窑青瓷琮式瓶-台北故宫
胎质,堪称南宋官窑的灵魂基石。细密坚实是其显著特质,上手一掂,分量十足。胎色丰富多变,黑灰、深灰、黑褐犹如深沉夜色,灰白、米黄恰似破晓曙光。彼时工匠对胎土精心淘洗,严格把控,故而胎质纯净细腻,虽有厚薄差异,却丝毫不影响品质。因胎土含铁量颇高,奇妙的 “紫口铁足” 现象成了南宋官窑的独特标志 —— 器物口沿釉薄之处,泛出黄褐色微光;足端无釉之处,则呈现出赭黑色,恰似岁月不经意间留下的质朴痕迹。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宋官窑青釉“殿”字铭莲瓣洗,台北故宫博物院藏
器沿、底部呈现紫口、铁足状
图片
图片
图片
南宋 官窑 青瓷尊 全高25.9公分 口径16.5公分 足径13.0公分 台北故宫藏
谈及釉色,那更是南宋官窑的出彩华章。青釉占据主流,可这青釉绝非单调纯色,淡青如春日湖水,澄澈空灵;灰青似山间薄雾,朦胧素雅;青绿仿若盛夏翠竹,生机盎然;米黄像秋日余晖,温润和煦。釉层肥厚莹润,质感细腻,似璞玉般内敛温润,光泽柔和,恰到好处地介于丝绸的柔顺光泽与羊脂美玉的醇厚质感之间,与刻意 “做旧” 的乌光截然不同。开片,是釉面的天然 “纹身”,鱼纹、蟹爪纹、冰裂纹各具风姿,仿若大自然的鬼斧神工,若是纹路中透着鳝血般的色泽,更是珍品中的上品。
图片
图片
宋 官窑花口公道杯,台北故宫博物院藏
这件器物极为特殊,是一种酒盏的造型,现人皆云:“惊喜碗”,此杯缺件,中孔中原有一小人,注酒后会随容量变化而升高降低,颇具趣味。
图片
图片
宋 官窑粉青釉海棠式套盒 国家博物馆藏
这类套盒是五代以来十分流行。除了南宋官窑,越窑也有烧造。式样有方形、圆形和葵花形。
图片
图片
图片
再把目光投向拍卖市场,南宋官窑瓷器屡屡拍出天价,不断刷新着世人对其价值的认知。2015 年伦敦苏富比春拍,一件南宋官窑米黄釉直颈瓶惊艳亮相,它身世不凡,源自日本 “繭山龍泉堂”,或许是烧制时的小插曲,让釉色呈黄,却丝毫不影响其魅力,最终成交价超 1000 万人民币,折合 108.5 万英镑之巨。时间回溯,1989 年香港苏富比,一只宋代官窑洗横空出世,成交价高达 2200 万港币,一举创下彼时中国瓷器拍卖的世界纪录;
图片
2008 年,还是在香港苏富比,南宋官窑粉青釉纸搥瓶粉墨登场,别看它个头小巧,仅 22.5 厘米,底部还有裂痕,却拍出 6752 万港币的天价;到了 2015 年,南宋官窑青釉八方弦纹盘口瓶重磅回归拍场,起拍价 4800 万港元,一番激烈竞拍后,成交价飙升至 1.139 亿港元,再度刷新宋代瓷器拍卖成交纪录,一时间,老窑器再度成为收藏界的焦点话题,引得藏家们趋之若鹜、热议不断。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南宋官窑瓷器,集历史、文化、艺术、工艺价值于一身,宛如陶瓷长河里熠熠生辉的明珠,穿越千年,魅力不减,持续散发着摄人心魄的光芒,吸引我们去探寻、去守护这份独属于华夏的陶瓷瑰宝。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南宋官窑青釉八方玄纹盘口长颈瓶,2015-04-07香港苏富比春季拍卖会,起拍价4800万港元,经过多轮激烈竞拍,最终以1.1388亿港元成交。
改写文章,精简到 300 字以内
推荐一些南宋官窑瓷器的鉴赏书籍
南宋官窑青釉八方玄纹盘口长颈瓶,2015-04-07香港苏富比春季拍卖会,起拍价4800万港元,经过多轮激烈竞拍,最终以1.1388亿港元成交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没有了
